2003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努力克服非典造成的不利影响,狠抓经营管理,稳步推进改革创新,全面完成了年度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经济发展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10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9%。其中,造船产值1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修船产值9.6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非船产品产值6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出口产值46亿元,比上年下降9.6%。完成工业增加值5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1亿元,比上年增长56%。补贴后实现利润和结余总额4.3亿元。
主要产品产量按类别划分完成情况。全年造船开工77艘、192万吨,吨位数比上年增长44%。造船完工86艘、165万吨,吨位数比上年增长20%,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船35艘、113万吨,吨位数比上年减少4.6%。主要船用配套产品船用柴油机全年完工419台/42万千瓦,功率数与上年持平,锚绞舵机完工233台,比上年增长63%。主要非船舶产品蓄电池、自动化物流系统、液压支架、小径流增压器等比上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见表)。为三峡二期工程研制生产的一批重要装备顺利通过了蓄水、通航、发电的考验,福建水口升船机项目全面完成。
2003年集团公司工业生产总体上大幅增长,重点船舶产品15.9万吨原油船、7.2万吨原油船、5668标准集装箱船、23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海洋风车安装船等一批首制船实现交船。其中,山海关船厂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海洋风车安装船交付船东,填补了世界造船史上的一项空白。批量船建造周期大大缩短。30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4#船建造总周期比1#船缩短了7个月,5668标准集装箱船3#船建造总周期比1#船缩短了5个月。修船企业克服非典造成的不利影响,全年累计修理船舶555艘、1125万吨,其中外轮修理完成234艘、873万吨,出口创汇7935万美元。
经营工作2003年集团公司把握宏观经济环境向好、船舶市场需求回升的有利时机,加强经营工作的组织协调,围绕产品结构调整,在系列化、批量化上下工夫,重点承接了30万吨VLCC、11万吨成品油船、3.5万吨成品油船、5.73万吨散货船、7000吨多用途船等一批成熟船型,同时,批量承接了4250标准集装箱船、11万吨原油船、7.5万吨原油船、17.4万吨优选型散货船、3.76万吨散货船等一批新船型,共计承接船舶订单109艘/423万吨,合同金额175亿元,超过了前三年的总和。全年共承接各类产品合同金额318亿元,比上年增长58%。截至2003年底,集团公司手持合同总金额400亿元,手持船舶订单超过630万吨。
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2003年,集团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18.6亿元,技术改造7.9亿元,新增固定资产10亿元。大连造船重工新建大坞、大连新船重工大坞接长工程已基本完工,两坞配套建设以及渤海船舶重工30万吨船坞建设列入国家首批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改造项目。
科技开发2003年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产业化取得成效。高新优船舶关键技术开发、优选型散货船开发等一批重大专项新列入国家科研计划。在研项目中20项完成了中期评估和验收,一批创新成果得到较好应用。渤海船舶重工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优选型散货船开发,已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7.4万吨双壳散货船,并已签订4艘新船订单;昆明船舶设备集团公司新开发的造纸法再造烟叶技术通过了国家鉴定,并开始推广应用;大连新船重工和大连造船重工分别承担了“20万吨FPSO”和“海上作业多用途工作船”国家科研课题。组织编制集团公司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技术发展方向和重点。初步理清了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对船厂、船用设备厂和科研院所提出了分类指导意见。研究制定了集团公司技术创新评价体系。
改革与脱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集团公司的功能建设,2003年相继成立了科技投资公司、国际贸易公司,重组了军品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推进调整重组工作,集团公司出资2.7亿元回购了其他股东所持大连新船重工的部分股份,确保了对关键企业的控股权;对天津新河船厂进行合资改制,由民营企业控股经营,实现了集团公司在一般企业国有资本股比的首次减持。加大了改革脱困工作力度,集团公司37个项目、涉及33户企业已全部列入国家下发的建议名单。2003年,集团公司预算内工业企业补贴后实现利润1.4亿元,亏损企业由8户减少到5户,亏损面下降至9%。
管理工作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制定、完善和实施了集团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办法》《股权管理办法》《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全面预算管理办法》《成员单位收益分配办法》《对外承包工程管理办法》《法律顾问工作规定》以及科研生产、质量安全、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共30多项规章制度。财务管理方面,成立了集团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全面预算管理办法、预算编制若干规定和具体操作指导意见,正式试行全面预算管理。启动了资金适度集中管理工作。深化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年薪制试点扩大到33户企业、25家科研院所。集团公司总部开展了新一轮全员竞聘上岗工作,并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34人获得政府特殊津贴,33人荣获“国防科技工业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6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0人荣获“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称号,6户企业被批准列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强生产管理和组织协调,进一步推进了“转模”工作。2003年集团公司系统企业产品质量稳定,无重大质量责任事故。质量体系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积极推进质量文化建设。金年会官方网站首页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