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要突破东北三省国资国企改革困局
东北三省国资国企改革滞后,形势严峻。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国有资产优化配置和国有企业改制滞后。二是一些国有企业资产质量不高,现代企业制度缺失。三是历史包袱沉重,“办社会”、“大集体”等问题突出。四是央企与地方二元结构突出。对此,建议:
一、加快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准确界定不同国企的功能和定位,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有进有退。通过产权市场公平交易和减持、增资扩股、可转换债等资本运作方式,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要支持社会资本通过股权收购、出资入股、股权置换等方式参与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实行混合所有制。
jinnian金年会官网
二、要积极稳妥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放下包袱。要抓紧向地方移交“三供一业”等社会职能。要切实落实解决大集体、森工企业的政策。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进一步剥离非核心业务推向市场。
三、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如落实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建立与市场化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完善决策、激励、约束、退出登记制。
四、促进央企与地方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推动央企与地方共同搞好产业规划,联合打造产业园区,合资建设项目,提高产业关联度。建议探索央企下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如有的分公司可以改为子公司,可以吸收地方入股,改为地方注册。竞争性行业的央企下属企业现在是全额控股、绝对控股,可以变成相对控股。
五、鉴于东北国资国企改革欠账多、任务重、情况复杂、条件特殊,建议国务院成立专门工作组,加大改革指导、协调力度。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朱之鑫:推动东北装备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发展
近几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东北装备制造业发展陷入困境,大而不强的问题更加凸显,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三是龙头企业实力偏弱,面临着外挤内压的尴尬局面。四是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研发投入亟待提高。对此,建议:
一、突破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强。对于关系国计民生、大量依赖进口的关键领域以及引领产业方向的新兴领域,要下决心培养扶植一批龙头企业,可以研究给予东北地区发电设备、造船、机床、轴承等重点行业龙头企业“一企一策”的扶持。
二、扩大开放,通过交流合作实现互补共赢。加大力度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积极促进企业、人员、技术交流,切忌关起门来搞企业。
三、加强研发,推动技术水平精尖发展。进一步整合科研资源,弥补单个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减轻负担,保持劳动力成本平稳和缓升。在迈向中高端的过程中,要谨慎处理提高职工待遇问题,避免因此拖垮企业的正常发展。
五、政策扶持,切实加强对企业精准“帮”“扶”。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装备制造业的一般竞争性领域,要创造公平环境,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对于重点领域和市场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要给予企业有利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杨志明:激活人才机制 释放人才能量
人才机制不活,制约了东北工业转型升级。问题突出反映在“四多四少”,即:体制内人才多,成果转化慢,非公经济尤其民营企业机制活人才少;高校毕业生流出多留下少;企业职工多高技能人才少;人才沉淀缺乏新项目的老单位多,聚才创业的新项目少。对此,建议:
一、激活体制内人才是关键。国有企业技术开发单位、科研院所、高校研发团队要在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上进行突破性转变,解决简单套用行政级别管理和财务管理办法来管理技术创新资源的问题,使股权激励落实到位。
二、加快补齐技能人才不足的短板,尤其是提升占制造业劳动者主体的农民工技能。可探索突破传统的职业技能鉴定路径。大力发展以优秀技师为主体的技能大师创作室。加快省属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加快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三、大力扶持沈阳工业自动化、大连精密仪器制造人才集群聚集区,探索差异化非均衡创新发展路径。对于人才聚集区给予特殊支持。
四、突破人才受体制内制约多、报酬较低的瓶颈。在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尤其待遇留人上要有突破,探索企业、科研单位增加因地域较远和气候较冷的“津贴补助”。
五、加大中央人才工程重点实验室专项计划安排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对激活人才机制措施上给予特殊支持。
辽宁的工业总量曾位居全国前列,被称之为“辽老大”,但近年下滑严重。目前需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激发企业竞争活力。辽宁要通过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有企业的股份多元化,把省、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到位。同时积极促进驻辽央企深化改革。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通过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为企业,包括国企和民企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着力强化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科技强省战略,充分挖掘在辽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创新资源,克服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重大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积极争取国家在辽宁部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实验室。充分发挥辽宁人才优势。
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构筑工业发展新优势。省市两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组织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布局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新兴产业集群。
四、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辽宁工业竞争力的提高不仅需要辽宁自身努力,也需要国家给予一定支持。建议一是落实好国家相关文件精神;二是妥善解决好辽宁养老金缺口问题;三是支持辽宁解决厂办大集体相关问题;四是着力推进辽宁重点国有企业降杠杆,降低其债务负担。
汽车产业是吉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近两年,一汽集团产销量、销售收入、利润都在国内排名靠前。在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汽车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甚至大而散、大而过剩。一是自主品牌竞争力不强;二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三是零部件配套实力不强;四是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此,建议:
一、支持一汽集团加快改革。精干主业,提高效率。对一汽集团兼并重组,走出去国际化给予资产处置、税收、信贷、外汇等方面政策支持。
二、全力以赴支持红旗品牌发展。一汽下决心把红旗这个品牌做好,目前在技术储备、组织架构、研发投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议提倡国人乘坐红旗车。
三、建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平台与东北示范基地。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创新链形成,建设国家智能汽车东北区域示范基地。
四、支持吉林省打造汽车零部件轻量化智能制造基地。以“自主化、轻量化、高端化、系统化、智能化”为目标,打造国内最大的汽车零部件轻量化、智能化制造基地,引领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建议国家在《中国制造2025》专项中给予重点倾斜。
黑龙江省农业资源比较富集,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与粮食产出和农业资源总量相比,黑龙江的食品工业规模仍然偏小,加工深度和经济效益也比较低。对此,建议:
一、理顺粮食价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抓紧完善“价补分离”的配套政策;将消化玉米库存列入“去库存”的重点之一。
二、调整种植结构,为食品工业提供优质原料。国家将马铃薯等大宗工业原料纳入补贴范围;推动种植业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
三、实施扶持政策,支持重点食品工业企业发展。引导和支持重点食品加工企业与农业合作社、规模种养大户实行产业链联结;对重点食品加工产业收购粮食及农副产品实行信贷支持;鼓励发展规模经营。
四、加强市场监管,适当控制大宗农产品进口。加强农产品和食品进口市场监管;进一步完善标识制度;保障奶农利益和乳业健康发展。
五、完善国家粮食储备,相应扩大陈化粮加工规模。建议及早筹划并批准在黑龙江建设大型乙醇、工业淀粉等加工企业,定向消化陈化玉米。
自1998年国家在国有重点林区实施天保工程以来,黑龙江林区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建议:一是扩大天保工程覆盖面,适当提高管护补助标准;二是妥善化解林区金融债务;三是支持林场调整和职工搬迁。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任亚平:在蒙东建立电力体制改革综合实验区
内蒙古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共同构成东北经济区,我们在协同调研中看到,在局部区域率先推进电力体制综合改革,激发电力行业的活力和潜能,通过降电价促进工业降成本,不失为东北区域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政策选项。
蒙东地区具有电力优势,表现为量多、价优、绿色。但当前,蒙东电力优势并不明显。蒙东地区按照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等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一是启动了蒙东大用户直供电交易;二是构建了用电产业链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借鉴蒙东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积累的经验,按照国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工作总体部署,建议国家在蒙东建立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区:
一、建立东北区域电力交易市场。搭建交易平台,利用市场机制,通过集中竞价,变“独买独卖”为“多买多卖”。推动更多大用户直供或协议供电。有效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东北区域能源工业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蒙东现有外送电力通道的送电能力,有效降低蒙东乃至东北地区企业生产成本。
二、借鉴霍林郭勒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的运营经验。在东北的局部区域,依托当地煤、风、光等资源优势和已形成的产业优势,推进循环经济工业区电力体制改革试点,重点在输配电价改革、售电侧改革等方面,实现局部放权,把东北的电价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支持工业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扩大开放 形成东北振兴新动力
一、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依托,提升东北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地位。建议以建立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网络为总抓手,加快沈阳、吉林、长春、哈尔滨、大连四大城市协同开放,以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外接俄罗斯和欧洲内联国内腹地的贸易大通道。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形成东北地区参与“一带一路”的行动方案。
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建议国家重点支持东北推进研发为主的生产服务业开放,扩大与制造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合作。
三、全面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建议加快向社会资本和外资开放服务业市场。以金融开放为例,东北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空间很大,有条件吸引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金融机构在东北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发展相关金融业务。
四、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建议制定以大连为龙头,丹东、营口为两翼的大连自由贸易实验区。以黑龙江绥芬河口岸、吉林珲春口岸为重点建立跨境贸易区。
五、助力企业走出去。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东北装备制造业并购海外科技型企业,建立跨境生产和营销网络,支持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提高东北制造的全球竞争力。
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振兴东北 必须搬掉企业头上的“三座大山”
东北振兴,企业必须给力。搬掉压在企业头上的企业办社会、厂办大集体、职工国有身份这“三座大山”是最基础的条件。
一、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尽管国家对此已出台了一些政策,但东北一些地区进展缓慢。特别是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障应由政府接盘,实行社会化管理。这里涉及到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建议在中央财政给予必要支持的基础上,将中央和地方的部分国有股权,例如20%或30%划转到地方社保基金。
二、剥离厂办大集体。这是过去为安置家属和子弟就业不得已的做法,一直延续至今。大集体依附于母企业,不仅大量的关联交易增加了母企业的财务负担,更重要的是,母企业对大集体职工实质上承担着就业和收入的保障责任。可考虑采取划小核算单位、经理人和员工持股,财产随人走等政策,将厂办大集体剥离,构建一批独立的非公中小企业,鼓励他们在竞争中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和税收。
三、解除职工的“国有身份”。在东北“进了工厂门,就是国家人”的理念根深蒂固。“国有身份”意味着终身雇佣,没有流动性,抑制了企业活力。因此,在转向按劳动法建立劳动合同关系时,应当有一定的补偿。国家对转制时的补偿已经有规定,但各行业和地区差别很大,建议各地根据本地的情况分别解决,关键是补偿后要形成员工依法能进能出的新机制。
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关注东北三省钢铁行业去产能问题
从国外经验看,提高产能集中度是钢铁去产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对东北三省钢铁行业去产能的具体意见;一是让“僵尸企业”尽快“入土为安”。二是大力推进鞍钢和本钢两大集团的联合。三是切实帮助东北特钢渡过难关。有关政策建议:
一、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对东北地区普遍存在的厂办大集体问题,要分步实施。
二、银行业要对钢企深入调查,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对钢企不宜简单地实行停贷、缩贷,甚至抽走贷款的政策。同时,也要坚决防止企业把破产程序变成合法的赖账手段。
三、彻底查处“地条钢”企业。他们靠的是极低成本加上偷漏税而获利。但连钢水的成分都搞不清楚,对建筑项目质量有长远隐患;又因其规模之巨大,成本之低,对钢铁市场的稳定破坏性很大。这种企业主要在南方,在东北也有,建议国家予以严查。
科技部和相关部门就东北地区发展在科技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是措施。去年6月科技部会同发改委、人社部、中科院制定了《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创业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的实施意见》,在体制机制、技术创新、大众创业、产业创新、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一揽子措施。二是在加快产业亟须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推广方面,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各类科技计划支持东北地区已经近120亿元,主要在高端数控机床、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方面。三是加快创新平台和研发基地建设,已支持东北三省建立了16个国家高新区和一些基地、国家实验室,以及东北地区首个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科技成果转化不通畅,科技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亟待形成。二、产业结构偏重,科技支撑产业的体制和产生颠覆性技术的产业不够,产业竞争力不足。三、产学研结合不好,产业集群创新有待加强。
下一步,科技部要在能力、政策、人才、创新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支撑和服务工作。一是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机制。二是形成科技成果创新和转移转化平台。三是在核心技术的创新创业方面,重点支撑科技人员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创业本身带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提升国际化竞争力水平,促进大众创新创业。同时,对一些颠覆性技术在东北的转化,科技部会按照要求积极配合,服务东北三省振兴发展。
近期结合落实同志的指示精神和中央下发的7号文件,结合《中国制造2025》文件的贯彻落实,我们组织对东北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今天委员谈到的基本一致,委员提出的推动东北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建议切中要害,我们很受启发。下面说三点意见:
一、要扎实推进东北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今年1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是6%,东北三省却下降了1.1%。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产业结构方面存在问题是不争的事实,国有成分比重较大,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制造业转型压力尤其突出。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下决心减少对能矿工业的依赖,二是要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三是要下决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高度重视工业投资下降。要想办法把投资下降的趋势扭转过来。委员讲到一个办法比较可行,就是把国有企业一些与主业无关的资产、股权卖掉,为国企改革筹集一点资金;对跟主业有关的则通过增资扩股,增资减债,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打下一定基础。
三、事在人为。解决东北问题,还得靠东北的各类人才。因此,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制定人才的优惠政策,发挥人的潜能和积极性,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今天的专题协商会帮助我们进一步拓宽了思路,下一步将认真研究各位委员的建议,立足职能职责做好工作。谈两点:
一、关于东三省养老保险问题。正如委员们讲到的,东三省历史包袱沉重,赡养比高,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大。解决这个问题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一是要落实地方政府对养老金发放和弥补资金缺口的主体责任,建议地方加大基金征缴,完善省级统筹,加大地方财政投入;二是抓紧研究制定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统筹方案,增强抗风险能力;三是指导地方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二、关于就业的工作。我部将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对东北地区在就业专项资金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二是指导东三省做好重点群体、重点区域的工作,特别是要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和化解过剩产能中的职工安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