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宋馥李 实习记者 赵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中国四大重点国有林区之一,林业生态主体功能区10.67万平方公里,占大兴安岭总面积的47%,被誉为“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林管局)是林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体,成立于1952年。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大兴安岭是维系着呼伦贝尔大草原、松嫩平原的生态平衡,是东北大粮仓、华北平原的生态屏障。
内蒙古森工集团的经营方向,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以生态建设为主。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森工集团董事长张学勤,转型中的森工集团,正着力构筑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统一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经济观察网:今年以来,华北地区雾霾天增多,空气污染受到空前关注,在新的形势下,你对大兴安岭这个“绿肺”的作用,如何看待?
张学勤:我们一方面要认真实施好国家天保二期工程,创新生态保护与建设理念,结合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如防火无人机、生态监测体系建设等,全面提升林区生态保护的科技应用能力,确保不出现大的森林火灾、林政案件和资源问题。
另一方面,要保质保量完成国家森林经营任务,用林分结构改善、森林质量提升,解决林区宜林地空间不足制约森源总量增长的问题,力争使林区每年森林年生长量超过1300万立方米。
经济观察网:目前,森工集团的主要运营方式是什么?在有序开发和森林保护方面,森工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张学勤:天保一期工程实施后,林区实现了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林区森林面积净增67.45万公顷,达到81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了8.3个百分点。
目前,森工集团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产业发展,确立了“创新发展、转型崛起、富民兴林”的目标,一是全力争取生态工程任务;二是大力提升天保工程实施的科技含量;三是着力发挥天保工程的溢出效应,积极与市场对接,把生态建设项目打造成具有林区特色的基础产业。
经济观察网:目前,“走出去”战略在对俄资源开发合作方面有何进展?进一步拓展空间是什么?
张学勤:1987年,我们就在俄罗斯进行森林采伐与木材加工业务。截至目前,累计投资1000多万美元。据不完全统计,1999-2012年,林区对俄合作累计采伐木材近230.7万立方米。
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注重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采取合作、合资、劳务输出、独自租赁林地资源等形式,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森林资源开发合作,重点向密度板、细木工板、刨光材、集成材木屋、金年会app,实木家具等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经济观察网: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形势明显处于下行区间,林业产品价格也呈现低迷状态。在经营方面,森工集团面临的压力是什么?
张学勤:当前,影响林区生产经营最大问题是“三不一低”,即渠道不畅、资源不清、产业不兴,职工工资低。针对这些困难,我们一是要抓住良好的宏观环境,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有力政策。二是要抓住林区的后发优势,林区自然资源丰富,区位突出,是传统产业从南向北转移重要目的地;同时,在绿色新兴领域上也有独特优势。
经济观察网:大兴安岭林区与蒙古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在一起,这也是中国连片特困区域,森工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将如何发展惠及当地民众?如何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张学勤:林区开发建设60年来,开发建成25个林区城镇,建设公益设施和自办社会事业等。一方面我们要按照中央“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大力改善和提升林区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推进经济转型,发展替代产业。要以发展县域经济为依托,结合实际,利用好国家优惠政策,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原则。
要转型,就要重点推进八大产业:一是以保护、培育、利用森林资源为主的森林资源经营产业;二是以林木、剩余物加工为主的林木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三是以开发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水资源、煤矿资源为主的森林矿产水产业;四是以开发林间林下资源为主的特色种植、养殖和森林食品、医药产业;五是以森林公园、景区景点建设为重点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六是以境外采伐、加工森林资源为主的对外经贸技术合作产业;七是以棚户区改造、商品房建设为主的房地产开发产业;八是以利用森林抚育、改培剩余物为主的生物质能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