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主要从事叉车、仓储车、牵引车、自动导运小车(AGV)等工业车辆、高空作业车辆、强夯机、清洁设备等整机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同时提供智能物流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实施及维护以及包括工业车辆产品配件销售、部套件销售、车辆修理、车辆改装、车辆租赁、生产再制造等后市场业务。
公司实施以研发、制造、营销、服务为总部职能核心,以产业链上下游整体配套协同发展为主的经营模式。公司围绕工业车辆产品主业,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培育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多年积淀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卓越的品质保证能力、安全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完善的营销服务网络等优势,成为引领行业的“制造服务型+解决方案”的现代服务型企业。公司采取“直销+经销+电商”的产品销售模式,在国内外设立直属销售公司及授权和特许经销商、电子商务平台,构建了全球化营销服务体系,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的工业车辆产品和定制化物流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持续的地域冲突以及多变的外部环境,公司坚持创新驱动,以发展叉车行业新质生产力为抓手,致力于叉车行业在全球发展的主动权,持续加强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多元化与差异化、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国际化战略布局、产能扩张与供应链优化、整合优势资源等多方面措施组合拳,持续做优产品、做精业务、做大市场。全面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加强成本管控,持之以恒推行精益化生产、全员性的DANTOTSU质量管理活动,提升企业经营质量,增强企业发展韧性,使公司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健发展,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叉车作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核心物流装备,其应用范围广泛覆盖了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业等多个关键领域。报告期内,工业车辆产品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明显加快,新能源工业车辆需求呈现高速增长,行业整体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车辆品牌企业积极探索向物流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2024年上半年中国机动工业车辆总销售量达到662,118台,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3.09%,其中,国内市场销售量433,884台,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9.92%;出口销售量228,234台,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64%。从车型结构来看,2024年上半年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Ⅰ类车)实现销量90,973台,同比增长了19.04%;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Ⅱ类车)实现销量12,995台,同比增长了22.62%;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Ⅲ类车)实现销量364,589台,同比增长了25.58%;内燃平衡重式叉车(Ⅳ+Ⅴ类车)实现销量193,561台,同比下降了7.02%。电动叉车占比已经达到70.77%,平衡重式叉车中电动化比例达31.97%。数据分析表明,以电动叉车尤其是新能源锂电池叉车为代表的车型竞争力明显提升,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国内和出口两个市场出现分化,出口增长率大于国内市场增长率,说明国产品牌产品全球竞争力在持续提升,工业车辆行业总体呈现市场份额集中度加速提升的趋势,行业国际化拓展越来越快,中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叉车生产国和销售市场的国际地位。
公司属于工程机械工业车辆行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工业制造等行业规模扩大带来工业车辆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工业车辆企业在品牌知名度、技术研发能力、产品结构完整性等方面均有较大提升,产品销量也随之逐年增长。作为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的轮值会长单位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公司连续多年荣登“中国机械工业百强”榜单,展现了公司强大的创新力、制造力和运营质量。在全球舞台上,公司同样表现抢眼,自2017年起,稳居美国《MMH》杂志评选的“全球前20大叉车供应商”第八位。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全球产业链变局依旧延续。报告期内,国内外经济复苏仍面临挑战,国家出台了以“两新”为代表的多项推动经济回升的宏观政策,以坚定的战略部署为营造良好稳定的经济环境注入强劲动力,同时为国民经济循环体系的持续复苏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在新一轮国际竞争和产业革命的窗口期,把握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历史性机遇,筑牢在新能源产品及智慧物流领域的全面领先优势。公司秉承持续做大做强新能源工业车辆整机及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理念,以技术改造投资为抓手,把握智能物流增量及高空增量,基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优化调整公司产品生产布局,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和核心零部件产质提升,积极谋划产业链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理念,加快新旧动能转化,通过产品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等创新举措保持了效益增幅远大于营收增幅的经营佳绩,尤其是在新能源战略引领下,公司多部门融合联动,多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了智能物流、锂电池组件、高空设备、后市场等产业对外业务有较大的增幅。同时,公司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智能制造、团队建设等方面多维度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让公司持续位居全球工业车辆行业头部阵营。具体工作开展主要体现在:
公司聚焦全球技术资源,以电池、电驱、电控等新能源技术为核心自主打造纯电、氢能、混动三大整车平台,并提供智能工业车辆全栈式解决方案,在工业车辆产品持续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的赛道上跑出创新加速度。公司创新研发项目立项决策及管理机制,依托中央研究院下辖的项目开发中心开展产品需求调研及市场对接工作,为项目立项提供决策依据;利用新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力量推动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加强新能源和智能化优质供应资源整合和合作开发力度,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对外合作取得新进展。持续聚焦整车产品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推进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自主化、差异化,绿色智能关键零部件和整车产品研发取得新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以“用户需求+技术创新”为驱动主线,推出了XA系列高性能锂电专用叉车、XE系列高性能锂电专用叉车、四支点小轮距锂电专用叉车、X系列人上行美款三向堆垛车、XA系列托盘搬运车和托盘堆垛车、X系列低位拣选车、X系列舵柄牵引车等新产品,VNA车辆巷道安全控制系统、电动车辆助力制动及分配系统、重装车辆集成控制系统、Ⅱ类车自主化系列减速箱、越野叉车专用驱动桥、车辆控制器手持单元、冷库型锂电池等一系列新技术及关键零部件上取得新突破。3月19日,行业领先的高压锂电越野叉车和永磁同步搬运车、堆垛车在2024德国斯图加特物流展全球首发,受到现场观众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扬,展示了杭叉在新能源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和企业强大的研发制造实力。
新经济形势下,通过深入推进营销变革,持续推动组织架构、业务体系、运营机制转型升级,让全业务链都紧紧围绕用户需求,一切从用户出发,更好地为用户创造价值。在面向新能源赛道转型变革的过程中,抓住国家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重大机遇,推动锂电替代铅酸,高压锂电替代内燃叉车推广,扩大新能源叉车市场占有率。公司深抓渠道执行力并推出了一系列营销创新激励政策及业务拓展模式,上半年稳住国内市场基本盘同时大力拓展租赁、配件销售等后市场业务,整合优势资源及力量狠抓大项目,在汽车、物流、机场、零售等行业优质大客户实现稳定续租。在子公司及代理商内部推行互惠互利政策,租赁市场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公司高价值新能源产品渗透率逐步提升,持续推动品牌焕新发展。
公司积极把握营销变革趋势,在流量经济的背景下积极探索通过高质量的内容输出,持续开展电商抖音直播,推广杭叉众多产品。并运用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提升线上客户和直联用户的运营服务能力;加大与头部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力度,加快推动营销模式焕新转型。
公司站在集团化运作的战略高度,以全球视野纵深推进业务管理变革,牢牢把握海外市场的战略机遇,着力优化全球运营体系,推进集团化管理、本地化运营,与全球优秀合作伙伴一起,快速匹配资源,深耕开拓国际市场。上半年公司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运营能力与渠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分别在日本、印度尼西亚投资设立销售旗舰店;为拓展境外租赁业务,增强公司全球营销资源配置,创新营销模式,建立快速高效的融资租赁及经营性租赁体系,投资设立杭叉欧洲租赁有限公司。公司坚持“本土育才,海外选才”的运营理念,培养和选用高素质、高层次人才,高端工业车辆市场的营销服务能力又迈出了坚实步伐,成为行业国内外资源整合的先行者、自主渠道建设的领导者。
面对国际区域市场需求不平衡的局面,公司因地制宜调整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有针对性加大主要市场的营销保障和服务支持力度,海外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公司以推动港机及大吨位叉车营销为契机组建了专业售后服务团队,提升服务响应速度的同时储备后市场服务人才。公司加大了重点市场开发开放力度,巩固欧美高端市场的同时在东南亚、中东、中亚、土耳其、西班牙等市场取得新突破。
在国际合作方面,公司通过技术赋能、产品赋能、流程赋能助力法国曼尼通等国际巨头全面向新能源产品转型升级,向海外输出全产业价值链的同时更是树立了双方合作互信的典范。
在新一轮国际竞争和产业革命的窗口期,把握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历史性机遇,巩固并提升公司在新能源产品及智慧物流领域的全面领先优势,公司全方位谋划建设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为支撑的智能超级工厂。公司秉承持续做大做强新能源工业车辆整机及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理念,以技术改造投资为抓手,优化调整公司产品生产布局,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和核心零部件产质提升,积极谋划产业链升级。上半年,投资超2亿元的杭叉横畈科技园四期杭叉智能年产万套自动化设备生产基地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将推动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向高端化迈进、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不断提升自身发展活力与国际竞争力,持续打磨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一站式智慧物流整体解决方案。总投资1.6亿元年产3000台高端大吨位叉车及乘驾式仓储车核心工艺能力智能化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将有效提升大吨位叉车产能,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上半年,在与国内大型工程机械企业的竞争中取得了不俗的市场表现,杭叉大吨位叉车产品质量水平及生产制造能力得到了客户高度认可,项目效果凸显。
报告期内,公司在产业合作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新能源产品“三电”核心零部件产业布局基本完成,在高端零部件领域已构建起完全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至此,公司已成功打造了以青山和横畈两大园区为核心,涵盖零部件产业、工业车辆整机产业、智慧物流产业、现代服务产业等多产业协同发展,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具有杭叉特色的智能制造超级工厂。
深耕数智驱动、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公司构建数字化产业生态的重要内容。上半年,公司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临安区绿色低碳工厂、临安区工厂物联网项目等顺利通过验收。面对复杂度越来越高的客户定制化需求,公司围绕智慧工厂建设,深入实施SAP、MES、WMS等信息系统项目,实现集团各公司之间的数据、业务互通,提升集团计划及供应链协同能力,提高对生产流程的精细化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顺畅与高效。公司引进工业机器人、智能AGV等先进信息化技术设备,有效提高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产线的运行效率;在质量管控环节,利用信息系统建立全面质量数据管理体系,规范产品质量基础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业务质量数据,为质量改进提供数据支持。公司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利用SAP、MES、Salesforce等信息系统实现对产品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原材料到成品及后市场的全过程追溯,确保质量可控。在数智驱动引领下,公司已实现从设备链接、生产监控、工艺流程、产品质量、物流仓储、生产执行的全流程智能制造,带动公司经营管理效率与效益双提升。为适应公司海外市场业务的快速发展,以美国公司为范本建立了涵盖订单管理、企业资源管理、仓库管理、售后服务、备件销售等业务模块的海外信息系统架构,构建全球协同的信息化数字产业平台,实现信息化出海。
公司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紧扣“国际化”和“技术创新”两大战略重点,贴合业务需求,做深人才开发、做透人才激励、做精人才管理,打造面向未来的一流人才队伍。公司高度关注员工的成长和成才,通过完善的培训体系、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通道,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持续迭代人才资源库,聚焦战略人才需要,持续开展关键领域的人才支撑与储备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结合岗位价值、市场薪酬对标等因素进一步优化了薪酬分配制度,探索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人才与组织活力。公司努力打造具有杭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自主评价、职称自主评审等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全面规划员工职业发展路径,持续完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聚焦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等主题,充分利用移动学习平台的便捷性和资源优势,线)相结合组织新员工入职岗前培训、全员开展安全生产月等专题培训,通过移动端的视频教学、题库练习和在线考试,员工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掌握知识,大大提高了培训的组织和管理效率。三、风险因素
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地域冲突不断,全球经济面临的诸多挑战为全球经济和区域市场的稳定运行带来了不确定性。这一系列不利因素导致国内外市场对物流装备的需求显著放缓,而国际营商环境中的关税政策等潜在变动,更是可能对公司的出口业务构成直接冲击。公司业务的稳健增长与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特别是在欧美等长期合作的重要海外市场。
应对措施:通过管理、研发、营销、生产等方面的创新来赋能公司经营,打造核心竞争力,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同时,公司积极优化海外布局,通过参股、收购及自建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构建整机制造基地,加速公司的国际化及本地化进程,灵活合理规避不同地区间的关税壁垒,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增长挑战,叉车市场正经历着激烈的竞争,工业车辆领域产品同质化问题凸显,加之新兴工程机械品牌的涌入,行业竞争风险显著上升。行业内部正经历深刻变革,传统内燃叉车市场持续调整,而电动叉车特别是新能源叉车板块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AGV需求急剧攀升,电动类车辆及仓储叉车在销量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引擎。这一变化不仅重塑了市场需求结构,也加剧了市场竞争态势。
应对措施:为应对这一复杂环境,公司深化核心竞争力,聚焦于营销服务、研发创新、智能生产、品牌宣传等关键领域,持续巩固并扩大在技术引领、成本控制、渠道拓展、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公司将紧密围绕新能源发展战略,加大对新能源叉车、智能物流综合解决方案及系统集成产品的研发投入与市场推广,加速主导产品的转型升级,以拓宽和深化产品线,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同时,公司将灵活调整业务结构,优化经营策略,强化后市场服务体系,并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以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与品牌价值。通过深化客户洞察,提升对经销商的支持与服务水平,公司将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动态,有效拓展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并逐步在国际高端市场中构建起显著的竞争优势。这一系列举措旨在确保公司能够持续引领行业趋势,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公司在国际与国内市场的全面拓展,业务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显著增长直接驱动了公司资产与人员规模的迅速增加。在这一背景下,精细化管理作为提升运营效率与效能的关键路径,其重要性日益彰显。展望未来,公司在构建高效运行机制、制定前瞻战略规划、优化组织结构设计、强化运营管理水平、精细资金调配以及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等方面,均将面临更大的管理挑战。如果公司未能及时调整经营观念和管理手段,将面临企业规模扩张所带来的管理风险。
应对措施: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借鉴并推广适合公司发展的管理经验,搭建数字化集团治理体系,建立适应企业发展所需的现代科学管理体系。
随着公司国际化发展的深入,海外市场的销售规模逐年扩大,公司国际收支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将更为显著。鉴于当前地缘政治冲突的持续发酵与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海外市场及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充满了不确定性,将对公司收益产生较大的影响。
应对措施:积极关注全球金融市场和国家相关汇率政策,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合理利用金融工具对汇率风险实施主动管理,分散汇率波动风险;对于可以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交易的地区,在签订合同时约定以人民币结算,以此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继续加快国际营销网络优化布局,在国外设立更多的子公司及销售网络,建立覆盖主要市场的多层级配件供应及售后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产品营销及服务能力,降低因汇率变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秉承“让搬运更轻松”的企业使命,围绕工业车辆主业多元发展,聚力数字化赋能、精细化管理、创新化驱动、低碳化转型、融合化发展,持续推进叉车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叉车行业新质生产力,引领叉车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紧盯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坚持市场导向,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巩固,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进而夯实了行业领跑者的地位,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公司敏锐把握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趋势,以“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为技术创新重点发展方向,践行“瞄准标杆,超越竞品,研发世界最好叉车产品的”理念,构建了“一核两翼、全面统筹”的技术创新体系。公司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江省工业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资源及团队力量,围绕“人工智能、新能源、5G、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深度应用,聚焦工业车辆绿色智能、舒适安全、高效可靠、智慧物流、数字研发等技术领域,持续加大工业车辆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掌握了工业车辆锂电专用架构、燃料电池叉车分布式架构、高效大扭矩永磁同步电机技术、高电压平台技术、智慧安全系统、多传感器融合主动安全系统、集群协同调度算法等关键技术,持续高效研发并向市场导入系列化新能源产品及智能工业车辆。目前公司研发构建了行业最为齐全的新能源产品体系,48吨高压锂电叉车、45吨高压锂电集装箱正面吊、48吨氢燃料电池叉车、高压锂电越野叉车等多个产品全球首创,产品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科技奖项。
作为工业车辆行业的领军企业和新能源工业车辆的先行者,公司大力实施“新能源战略”,抢抓“双碳”发展机遇,规划以锂电、氢能、混合动力为代表的新能源工业车辆产品体系,凭借在锂电池、驱动电机、整车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供应链体系的前瞻布局,在新能源工业车辆核心技术方面的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在新能源叉车零部件和整机制造未来工厂的建成投产,确保在新能源工业车辆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电控等“三电”核心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提升了新能源工业车辆的供应链保障能力,新能源产品型谱得到快速拓展,引领行业的创新型产品陆续推向市场,构筑起强劲的市场竞争壁垒。
公司已掌握了锂电专用架构平台技术、高电压永磁同步技术、快速充电技术等新能源工业车辆核心技术,在行业中率先发布了1.5-48t平衡重式高压锂电叉车、20-60t锂电牵引车、集装箱正面吊和空箱堆高机等全系列高压锂电车型,在作业效率、耐候性、安全性、可靠性及舒适性方面均优于内燃车型,实现了从“替代内燃”到“超越内燃”的重大跨越,产品应用于港口、汽车、钢铁及造纸等行业,在工业车辆减排降碳方面形成了“杭叉解决方案”。此外,公司还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锂电专用前移式叉车、氢燃料电池专用叉车、高压锂电越野叉车、永磁同步搬运车和堆垛车等行业首创新能源产品,0.6-48t全系列产品均实现新能源化,低压锂电替代铅酸,高压锂电超越内燃。在新能源产品方面,形成了性能领先、型谱齐全、供应链稳定、品牌认可度高等竞争先发优势,为行业中新能源产品系列最齐全的制造商之一,引领行业开启全电时代。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高度重视国内外营销渠道建设和市场拓展,将“中国·好叉车”的品牌理念与“您的满意,我的追求”的服务宗旨深度融合,构建了以集团总部为中枢,内外销并举,融合销售服务、经销直销模式及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的“一核两销三结合”营销策略以及行业内最为完备的全球化营销服务网络体系。在国内外市场设立了70余家直属销售公司及600余家授权经销商和特许经销店,为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了包括整机销售、配件供应、三包服务、融资租赁、用户培训和修理等专业的全方位服务。公司率先在行业内打造了60余个国内区域性营销服务中心,巩固了国内市场。持续加强海外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在欧洲、北美、南美、东南亚、大洋洲等成立了10余家海外销售型公司、配件服务中心,形成由“杭叉总部-海外公司-代理商”组成的三层级服务网络,壮大自营渠道,实现自有营销服务网络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东南亚等全球重要工业车辆产品市场全覆盖。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租赁业务,形成了“产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的价值链体系,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影响力、用户满意度不断增强,产品海外市场销售规模快速提升,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此外,公司成立电子商务公司,进一步拓展产品的互联网营销,加大公司产品在互联网平台(如抖音等)、网络短视频、新媒体方向的宣传推广,提升公司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公司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基于数字孪生、5G应用技术、工业互联网、智能焊接、自动涂装等智能制造工艺技术革新生产方式,以数据驱动生产流程再造,持续建设智能超级工厂,建成行业领先的由600余台各类智能机器人、20余条智能化集成生产线余条喷涂流水线余台AGV智能物流车、5个智能化立体库组成的零部件及整车制造绿色未来工厂,形成了青山工业园、横畈科技园两大智能化生产基地,实现自动化下料、焊接、涂装、组装、物流,达到年产40万台工业车辆和其他物流设备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品数字化、供应链协同化、生产透明化。公司构建了成熟的生产制造体系,有效规划生产安排,全方位管理和把控生产制造环节,并持续进行精益化改造,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订单交付能力,有效控制生产制造成本,缩短生产交货周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公司承担了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多品种、变批量制造的工业车辆智能工厂集成技术研究及应用”,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中国智能智造最佳实践奖、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浙江省装备制造行业数字化领军企业、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浙江省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标杆企业,打造了浙江省“未来工厂”、中国标杆智能工厂、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杭州市“未来工厂”之“链主工厂”等。
随着各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进程的持续推进,对智能物流的需求持续增强。公司在行业中较早布局智慧物流领域新赛道,研发了堆垛、全向、前移、平衡重系列化AGV产品,搭载不同导航方式,组建了杭叉智能、杭奥智能、汉和智能三大业务群,打造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形成了涵盖AGV产品、立式存储和软件集成系统在内的智能物流整体解决方案,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场景化的产品开发和工程服务,实现1000余个项目落地应用,为光伏、橡胶、锂电、3C电子、食品、医药、陶瓷等行业解决了多样化复杂场景智慧物流难题,打造了饮料龙头企业成品工厂项目、金属制品行业智能物流系统集成项目等一大批标杆工程。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排名,杭叉智能荣获2023年中国市场无人叉车营收额最高厂商,并入选2023年度高工全球金奖,由杭叉智能实施的“中策未来工厂项目”被评为中国移动600941)机器人行业标杆案例,“未来工厂自动化配送及仓储解决方案”被评为2023年度浙江省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进一步奠定了行业领军企业地位,引领行业开启智慧物流时代。
公司经历了60余年的发展历程和20余年的改革创新之路,既具有民营企业灵活的用人机制,又传承了国有企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人文关怀,确立了“让搬运更轻松”的使命,树立了“做世界最强叉车企业”的愿景,秉承“诚信为本,效益优先;持续发展,回报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打造、传承和发扬“进取、务实、创新、和谐”的杭叉精神以及“杭叉是我家,家要靠大家;杭叉是我家,家要为大家;杭叉是我家,我们都爱他”的杭叉“家”文化。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公司始终鼓励变革与创新,使员工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尊重和发挥,通过多种文化宣传途径,营造勇于担当、锐意创新、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通过文化引领,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归属感,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物流装备企业提供价值指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近1100家、覆盖市值约25万亿元!沪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落地见效
50家上市券商上半年赚超680亿元!营收净利下滑成趋势,25家派发中期“红包”
央行:2024年二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9万亿元,同比下降2.1%
国家发改委:将在深海、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再推出一批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已有49家主力机构披露2024-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9.56亿股,占流通A股72.97%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7.33元。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金年会娱乐平台登录
大宗交易:成交均价14.49元,溢价率-10.06%,成交量80万股,成交金额1159.2万元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