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器智造:上海高端装备制造如何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发布时间:2024-08-16 15:28:27

  jinnian金年会官网造船厂的科技楼里,今年已经新挂上了11张已交付船舶的照片,交付进度跑出新速度;长兴基地中,不同颜色规格的“超大型抓娃娃机”——岸桥形成了“万国博物馆”,它们将被发往全球不同港口。

  造船厂的科技楼里,今年已经新挂上了11张已交付船舶的照片。 本文照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胡志挺摄

  今年以来,凭借平均11.6天交付一艘船的速度,造船在5月初就完成了年度交船计划的50%。而的主营岸桥产品连续27年保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自2008年起始终保持在70%左右。这是澎湃新闻记者近日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采访活动实地走访外高桥造船厂、长兴基地了解到的数据。

  振华重工长兴基地中,不同颜色规格的“超大型抓娃娃机”——岸桥形成了“万国博物馆”。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是现代工业的核心支柱,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了强劲动力。近年来,以外高桥造船厂、振华重工等为代表的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不断取得突破,彰显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造船不是把船壳子拼在一起,是设计、供应链管理、制造、运营的全流程高质量发展

  近几年,外高桥造船厂的高频出现,往往伴随着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因为这里是国产大邮轮的出生地。

  如今,“爱达·魔都号”已移交运营方并正式开启商业运营。在外高桥造船厂的船坞里,第二艘国产大邮轮正在下坞搭载总装。

  大型邮轮技术难点众多,其中重量重心控制、振动噪声、安全返港是贯穿邮轮全生命周期的三大核心技术,外高造船成立工作专班,攻克技术难题,填补行业空白,引领制定国内标准。

  其实,造船类似于搭积木,是由分段“拼接”而成。几百个分段变成几十个总段,总段再进行搭载总装,将船体组合。不过,国产大邮轮不同于外高桥造船厂建造的其他货船,载人的大邮轮在舒适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要求更高。

  对于大型邮轮来说,空船重量的微小偏差可能导致载重吨的较大损失,而重心位置的偏差则会对稳性安全或乘客舒适度带来较大影响。为此,大型邮轮75%船体使用的是厚度为4-8毫米的薄板。

  外高桥造船用时18个月,专门打造了薄板智能生产中心。薄板中心创新采用激光切割、机器人焊接等一批国内造船行业首次运用的新装备和技术,实现5G网络全覆盖。通过智能装备、工业物联网技术、智能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和零部件物流系统,提升薄板吊运、切割、加工和建造的效率与精度,填补了国内船舶工业薄板智能建造的空白,为国产大型邮轮高品质、高效能建造提供技术保障。

  据了解,为了控制薄板变形,外高桥造船厂研发了薄板运输、翻身专用工装。此外,国产首艘大型邮轮还应用仿生学原理,在船体中间位置安装一对减摇鳍,主动对抗横摇,降低88%的左右摇晃。

  “中国造船不是仅仅把船壳子拼在一起,它从设计、到供应链管理、到制造、到运营服务,是全流程的高质量发展。船厂的发展可以带动我们船配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发展。”外高桥造船副总经理、大型邮轮项目总建造师周琦告诉澎湃新闻,以大型邮轮为例,它还能带动中国文旅产业的发展,所以造船业带动性强、产业链长。大邮轮的投资带动比可以达到1:44,也就是说每在大邮轮上投一块钱,可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多拿44块钱,对于拉动投资和消费是非常有意义的。

  澎湃新闻在采访中了解到,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H1509船“尺码”更大、设备更先进,相较于首制船总吨位增加0.64万吨达14.19万吨,总长增加17.4米达341米,型宽37.2米,设计吃水8.17米,最大吃水8.4米,最高航速22.7节,客房数量增加19间达2144间,并且新增了2套脱硫系统和5套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设备,整船航行更加绿色环保。

  据周琦介绍,第二艘国产大邮轮在乘客舒适度和体验感进一步提升,通过优化设计布局,第二艘国产大邮轮的公共区域和户外活动休闲区域面积也较首制船分别增加了735平米和1913平米,达到25599平米和14272平米,乘客舒适度和体验感进一步提升。

  被称为“造岛神器”的“天鲲号”、全球单臂架起重量最大的12000吨起重船“振华30”轮、3E Plus岸桥等一大批“国之重器”,皆来自振华重工。

  自创立之初,振华重工就确立了“世界上凡是有集装箱港口的地方,都要有上海振华重工生产的集装箱起重机在作业”的发展使命。据振华重工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成介绍,振华重工始终坚持“以钢为纲”,聚焦主业、专注专业,不断优化业务布局,形成了港机、海工、钢结构等系列产品,参与建造上海洋山港、意大利VADO港、阿联酋阿布扎比港、印度Adani港、唐山港、青岛港、广州南沙港、北部湾港钦州港区等自动化码头,累计参与全球70%以上的自动化码头建设,为全球唯一能够提供自动化码头全套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如今,在港机设备方面,振华重工提出的创新目标是“每年创造一个世界第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振华重工设立了1600余人的振华设计研究总院,先后研制了世界最大双小车岸桥、世界首创大净高比低姿态岸桥、最大的超大鹅颈式岸桥、规格最大的折臂大梁岸桥、3E-plus 岸桥、世界首创自主驾驶无人跨运车等50余项“世界第一”。

  “重型装备这类制造行业一般是在欧美起家的,因为他们是第一阶段的发达国家,他们在重型装备这一块是走在前面,我们是在学习过程中继承发扬并去赶超。”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副总经理徐建中告诉澎湃新闻,从模仿跟随到超越引领,振华重工始终坚持以创新奠定市场领先地位,形成了创新的发展基因。

  走在振华重工长兴基地0号码头,映入眼帘的是振华人引以为傲的“万国博物馆”。“红色是埃及定制的,蓝色是斯里兰卡定制的,之前韩国还定制过粉红色的。一个颜色就代表一个国家或港区(定制的),长久下来可以看到很多国家的产品。”指着不远处的岸桥产品,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党委副书记严峰向澎湃新闻介绍道。

  岸桥,即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是专门用于集装箱码头对集装箱船进行装卸作业的专业设备。由于类似大家常见的“抓娃娃机”,因而岸桥也有一个可爱的昵称——“码头上的抓娃娃机”。这是振华重工的当家产品,连续27年保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由于此前装卸机装箱费用很高,岸桥也一度被戏称为“码头印钞机”。

  作为一类高度定制化的产品,客户下单岸桥产品后,振华重工要按照客户要求设计、生产和送货,到客户指定码头进行交付。同时,振华重工在配套件的使用上,例如芯片、系统等都做了自主品牌的研发生产,目的是做到配套件自主可控。

  严峰向澎湃新闻表示,早期是先预装,将散件装船运到用户码头,再像搭积木一样把它从下到上搭起来。但现在是整机运输,直接把岸桥装到船上。“我们有一个研究院,专门研究海运绑扎工艺,将岸桥进行船运绑扎,确保它在海上一个多月的航行期间是稳定可靠的。”

  谈及产品的供应链体系,徐建中自豪地说,振华重工一直在努力做一件事,就是把国内供应链上的企业努力推到自己的产品上来。公司生产的产品受地域性影响较大,客户在定制时会考虑售后维护成本,进而选择不同的配套件品牌。一般而言,国内客户接受国内产品的意愿更强。

  “我们要做产业链的链长,把这条产业链上的企业带动起来,从而带动产业,带动科技文化发展。我们要集大家所成,带着大家解决问题。”徐建中说。

  经过32年的国际市场磨炼,振华重工的产品已进入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约350个码头,向“一带一路”沿线余台港机设备。振华重工还首创环保、安全、高效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可一揽子提供超大型自动化岸桥、无人驾驶AGV、无人化轨道吊和全自动化装卸系统等。

  据了解,在智能制造方面,上海振华重工正进行“五大转型”: 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从卖产品转向卖精品(技术); 从卖设备转向卖系统;从卖硬件转向卖软件(服务);从2.0时代的生产模式、管理模式、商业模式转变为4.0时代的新模式,实现研发、制造、管理和服务的一体化、精密化、绿色化、智能化。

  振华重工的高质量发展,其实还有得天独厚的科研优势。从振华重工长兴基地乘车出发不到20分钟车程,便来到上海长兴海洋实验室。作为一家服务船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基地,长兴海洋实验室不仅是与岛上的四大央企(江南造船、沪东造船、振华重工、中远海运)合作攻关,也在尝试与更多的企业展开更多形式的合作。

  对于产教融合,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海洋装备研究院执行院长翁震平说,“只要有利于我们国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只要有利于我们国家海洋强国的建设,只要有利于我们的科研成果能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我们都愿意尝试。当然我们不能突破红线,但我们完全应该去探索一些新型的技术。”


本文由:金年会重型设备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