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文化传承发展的十堰例证之三
发布时间:2024-06-26 20:48:44

  “过去只有意大利拥有这项技术,我们凭借47项国际国内专利赢得市场认可,销量上扬10%。”12月18日,在恒进感应科技(十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贺猛告诉记者,“靠着20年如一日的专注,公司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打破进口设备垄断。如今,在汽车制造热处理设备领域,我们可与外资同行‘掰手腕’。”

  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自建市以来,十堰始终秉持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民族汽车工业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大山深处建起了一座现代化汽车城,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商用车之都。

  汽车,是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制造实力的象征、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东风’总是给人以春天的联想,在中华文化中,东风送暖,带给人们的是美好的春天、灿烂的阳光、和煦的春风。东风让人们自然联想到乘风飞翔的燕子,想到它,人们的心情也会格外舒畅愉快。”提起双飞燕车标,已经退休的东风汽车原车型资深主设计师艾德昆依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燕子是吉祥的代表,不仅灵巧、可爱,还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这种毅力,在东风汽车风雨兼程、砥砺奋进的创业之路上得到充分体现。

  1969年,鄂西北群山深处,东风汽车公司的前身——第二汽车制造厂(简称“二汽”)破土动工。面对艰苦的自然条件和物资极度短缺的困难情况,一批又一批汽车人怀着“中国汽车工业要打翻身仗”的坚定信念,开创了世界汽车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没有电,工作和生活都只能用马灯照明;没有铁路,物资都要先运到丹江口,经水路运到邓湾后再转运进山;缺少运输工具,建设者们只能用背篓背、用竹筐抬、用扁担挑,把重型设备搬运到工地上。

  没有试验场,技术人员就到全国各地跑试验,需要检验高寒环境的车况就跑到漠河,高热环境就跑到吐鲁番,高原环境就跑到唐古拉山,高湿环境就跑到海南……

  二汽老职工杨廷新清楚记得,当年“住芦席棚、点马灯,早上凉水洗脸、中午开水泡饭”的经历。

  1975年7月1日,由二汽生产的首台卡车2.5吨EQ240在十堰下线年,二汽汽车产销量、上缴利润和税收,均占全国汽车企业的60%以上。1992年,二汽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东风中重卡商用车连续10多年市占率全国第一,十堰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度跃升至全国前六,GDP全省排名第三,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第22名。

  自芦席棚中第一次传出引擎轰鸣声,到成为我国汽车行业对外开放、合资合作的尖兵;从培养万千青年人才的摇篮,到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的主阵地之一……作为我国大型骨干汽车企业的代表,东风汽车一直被视为中国汽车不忘初心、艰苦创业的缩影。

  从“盘古开天”“神农尝百草”“夸父追日”的神话传说,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荀子“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的志向理念,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不惧艰辛、迎难而上、勇于追梦的价值认同,滋养中华民族坚持守正创新的勇毅气概和执着精神。一代又一代十堰人、东风人艰苦创业的历程,恰是这种价值认同的有力例证。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始终以创新为支撑。无论是在中华大地上耕耘繁衍,还是远涉重洋开创新的天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儿女始终秉持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作为我国自主设计、自主施工、自主建设的第一个大型汽车厂,二汽自建厂之初就承担着自主发展民族汽车工业、赶超世界一流水平的崇高使命。1983年,二汽建起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技术中心,首创的“改进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产品开发理念和自主研发体系,为二汽乃至整个汽车行业的自主创新规划了科学路径。之后又成立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下设“转向器研究所”“化油器研究所”“悬架弹簧研究所”等22个专业研究所,致力于汽车产品开发、工艺开发、装备开发等设计研究。

  经过多年发展,二汽产品由原来的3个系列40多种整车/底盘,发展到近20个系列1000多种整车/底盘(含出口车),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驱动二汽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2003年,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二次创业再出发,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成长为拥有3000多人的汽车研发机构,成为东风公司加速向卓越科技企业转型的主力军。

  在风雷激荡中挺立潮头,在闯关夺隘中开拓新局。“十三五”以来,东风公司技术中心在平台架构方面构建了DSMA-E、S系列纯电平台。其中,S2-E在能耗、安全、热管理等领域达到行业领先水平,S3平台开拓了小型电动车新品类,猛士MORA智能越野架构也成功推出;智能化方面,依托电子电器架构的自主开发带动关键控制器自研,实现动力、网关、影音、智能驾驶等领域突破;新能源方面,掌握了节能燃油、混合动力、纯电、氢能等全能源领域产品技术。

  从学习到创新,从量变到质变,从积累到爆发,东风的技术和产品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成为产品覆盖最全的汽车企业。回望历史,我们触及的不仅是东风自主研发的脉搏,也描摹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发展的轮廓。

  “一平方厘米涂层上凝聚着2023项专利。”在东风康明斯尾气处理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宋义豪指着产品告诉记者,“一套尾气处理系统就是一批专利的聚集,东风商用车装配这套处理系统后,氮氧化物排放可减少到0.46克/千瓦时,颗粒物排放减少到0.01克/千瓦时。”

  金年会娱乐平台登录

  “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的智慧,“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的信念,“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追求……一脉相承又不拘定法的创新精神,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也形塑着当代中国的崭新模样。

  “东风公司始终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和关键技术‘白盒化’,推动科技创新向精、深、特、细、好‘跃迁’。”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表示,东风公司已完成新能源产品的全面布局,基本实现对平台架构、动力总成等核心科技和核心资源的自主掌控,用技术创新支持构建多元化品牌发展格局。

  从中国首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氢燃料乘用车,到固态电池车打响产业化“第一枪”;从实现“软件定义汽车”的整车架构,到自动驾驶的东风悦享智能网联巴士开进雄安新区……这一连串令人目不暇接的技术成果,验证了东风公司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攻坚能力。

  11月28日,东风商用车发布消息,2024年将推出206款新车型,包括燃油、燃气、新能源等动力形式的牵引、载货、工程、专用车型。在新能源领域,将采取多种技术路线个应用场景。针对海外市场,提供满足不同国家客户需求的差异化解决方案,推出135款车型,覆盖89个海外市场应用场景。

  赓续历史文脉、传承精神品格,我市正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绚丽的十堰篇章。(记者段吉雄)


本文由:金年会重型设备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