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app,◎9月2日晚间,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发布公告,两家公司正在筹划由中国船舶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这标志着中国船舶集团向解决船海主业同业竞争迈出了关键一步。
9月2日晚间,中国船舶(600150.SH,股价34.9元,市值1560.88亿元)、中国重工(601989.SH,股价4.98元,市值1135.54亿元)发布公告,两家公司正在筹划由中国船舶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这标志着中国船舶集团向解决船海主业同业竞争迈出了关键一步。
9月3日开市起,两公司股票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截至9月2日收盘,中国船舶跌超9%,股价报34.9元,中国重工跌超6%,股价报4.98元。
9月3日,中船系个股迎来强势开盘,截至收盘,昆船智能(301311.SZ)、中船科技(600072.SH)涨停,中船应急(300527.SZ)、久之洋(300516.SZ)涨超7%。
两家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的目的是为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兴装强军主责主业、加快船舶总装业务高质量发展、规范同业竞争、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
中国船舶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本次重组将整合中国船舶、中国重工的优势科研生产资源和供应链资源,加速推进中国船舶集团内部业务整合,进一步强化主营业务的顶层协调,有效减少同业竞争。
船舶总装作为中国船舶集团的核心业务,主要由分属原两大集团的上市公司中国船舶、中国重工承担。以完工载重吨计,中国船舶的全球市占率约11%,旗下拥有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中船澄西、广船国际4家子公司,聚焦军民船舶的修造业务;中国重工在舰船研发制造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旗下拥有大连船推、武汉重工等舰船配套企业。
截至9月2日收盘,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的市净率分别为3.20和1.35,市值分别为1561亿元和1136亿元,两家超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联合整合,构成了近十年来A股资本市场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
中国船舶表示,本次重组,军船业务将更好协同,民船业务有望形成合力,共拓海外市场,实现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
中国重工在2024年半年报中表示,在市场需求旺盛、订单充足、产品结构优化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全球造船企业盈利能力普遍提升。
2024年上半年,中国重工实现营业收入221.02亿元,同比增长31.05%,归母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177.13%。中国船舶实现营业收入360.17亿元,同比增长17.99%,归母净利润14.12亿元,同比增长155.31%。两家公司业绩均实现翻倍增长。
从全国范围来看,2024年上半年,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全球领先,船企接单份额创历史新高。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我国造船完工量250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4%;新接订单量54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9%;截至2024年6月末,手持订单量171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8.6%。
2024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109艘,吨位数同比增长38.21%,主要有油船35艘,散货船31艘,液化气船18艘,PCTC船14艘,集装箱船10艘;中国重工海洋运输装备板块共计新接订单426.43亿元,按载重吨计同比增长230.6%,旗下的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造船企业已形成好望角型散货船、超大型矿砂船、超大型集装箱船、LR2成品油船、VLCC、大型LNG运输船等多个优势船型。
在手持订单中,两家公司的中高端、绿色船型占比持续提升。与此同时,中国重工在2024年半年报中表示,航运市场在红海危机等因素影响下高位上涨,运力周期性更替、海事业绿色变革等因素持续驱动造船市场需求旺盛,船舶行业保持高景气度,新造船价格逼近历史峰值。2024年6月,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收报187.2点,较年初增长3.8%,与2008年的峰值仅差2.3%,为2008年以来的次高位。
在造船市场热度持续的背景下,中国船舶集团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中国船舶、中国重工深化改革,这股合力有利于提升中国船舶集团海外竞争力以及中国造船国际影响力。中国船舶告诉记者,本次重组完成后,公司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手持船舶订单数将领跑全球。
9月2日,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签署了《吸收合并意向协议》,当前交易正处于筹划阶段,交易双方尚未签署正式的交易协议。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