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以前,有这么一群人告别家乡和亲人,离开繁华的城市来到偏僻的山沟,投身原电子工业部国营建川机器厂(国营4501厂)建设,把美好青金年会官方网站首页入口春奉献给了国家,为我国的“三线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用行动书写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国营四五〇一厂地处青神县境内,工厂占地1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建筑3.8万平方米,职工总数1520人,拥有各类设备553台和引进的13条工艺生产线万元,主要产品为真空蒸发设备、高低温实验设备等国防、科研急需产品。
国营四五〇一厂在科研和生产工艺上比较全面,包括各种机械工艺加工与试验手段,在行政上和生活上为“工厂加社会”,包罗了生活福利、商贸、文教等完整的配套支持体系,属于“三线建设”二类企业。
灌木稀疏的荒山,仅有一条机耕道和18公里外的公路相通1971年2月6日,建设者们进场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场景。他们头顶青天、脚踏荒地、风餐露宿,心中牢记党中央的号召“三线建设要抓紧”,离开大城市的优越条件,摒弃各种私念,团结一心搞建设。青神县两个民兵连和夹江县一个民兵连,共300多人,也来到工地,完成了开山铺路的大量土石方工程。
4月21日清晨,涂意章走进曾经的国营建川机器厂,工厂内树木丛生、百花齐放,一幢幢红砖瓦房很有年代感。
涂意章今年69岁,党龄40年,2012年退休。曾在国营建川机器厂任厂区管理员、专车司机,退休后担任社区治安巡逻员。
“当时这里一片荒凉,仅有的一条机耕道和18公里以外的公路(碎石路面)相通。”涂意章回忆道,1971年5月,他从部队退伍后就来到这里,工厂建设之初,由于交通不便,大家就用100多辆牛车来运输砖和沙石;没有公共汽车,到青神县城只能步行“生活和工作虽然艰苦,但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生活过得简单却不乏味,可谓累并快乐着。”
“最让我难忘的是1971年7月3日那天,一场罕见的雷电和暴雨席卷建设工地,全部工棚和临时设备被损坏。大家只顾抢救被雨水浇湿的水泥,个人物品都顾不上,全被雨水淋透了。”涂意章继续回忆道,不仅如此,为了开通设备,许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不怕苦不怕累,吃住睡都在牛毛毡房内,让周边群众都发出了“这些来自城里的人硬是吃得苦、受得累”的感叹。
据了解,当时适逢全国“学大庆、学二汽”,发扬“干打垒”精神,规定了建筑物的干打垒结构比例。目前,国营建川机器厂还有铸造车间、托儿所、销售处等四处的干打垒墙仍在使用,这反映了建设者们扎实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施工技术。
“1971年底,我从成都坐了一个半小时的火车来到眉山,又步行了两个小时才来到国营建川机器厂,感觉这里特别偏僻。”杨忠秀介绍说。
杨忠秀今年82岁,在国营建川机器厂从事理化计量工作一直到1999年退休,担任过物理实验室主任。
杨忠秀原是成都计量站的一名工作人员,1971年调到国营建川机器厂工作。新工作、新环境,给了他不一样的感觉,兴奋、激动但又面临不少挑战。
“当时听说厂里需要技术人才,与我在大学里学的专业十分对口,我就毛遂自荐来到了这里。”杨忠秀回忆道,同事们十分热心,也很负责,他们手把手教新来的同事。
“刚来厂里的时候,我在技术组学习,后来的实验室都是我们自己筹备的。”杨忠秀介绍说,由于工作繁重、条件艰苦,他们住的职工宿舍都是用牛毛毡盖的简陋房子。但正是有了这群不怕累、能吃苦、无私奉献的建设者,才有了国营建川机器厂后来的辉煌时刻。
“有一年春节,许多工人和技术人员都回了老家,厂里临时加班,从制图到生产我们都亲力亲为,连着加了近半个月的班,困了就趴在旁边休息一会儿,起来以后又继续干。”杨忠秀说。
除了老一辈开拓者,他们的儿女也将青春奉献给了国营建川机器厂,并在这里安家立业。“我的孩子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大学毕业后也回到了这里工作。”杨忠秀介绍,过去,厂里有子弟学校,将近八成的职工子弟在这里上学,他们长大后也在厂里上班。
数十年过去了,像杨忠秀一样的建设者都已两鬓斑白。曾经,他们克服艰苦的条件,为“三线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敬佩与学习。
“我一直都在五车间当铆工,作业时车间内响声很大,我现在留下了耳鸣的病。”今年86岁,党龄42年的姜广胜介绍说道。他于1995年退休,是国营建川机器厂第五车间工人。
据介绍,1977年,国营建川机器厂研制成功两个品种的半封闭式氟利昂压缩机。1978年到1988年,该厂共研制和生产了六大系列四十个品种的各类环境和制冷设备4720台,达到了建厂时的设计生产能力,但因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经济效益很低。
1988年3月,该厂实施“七五”改造计划,引进了丹麦的PW型冰箱压缩机全套生产线设备和技术,同年又从德国进口散件,着手边技改边试制生产。1991年1月,生产出首批500台PW5.5K11型压缩机,并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
“前后不到五个月就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技改任务,实属少见。”姜广胜回忆道,1990年完成了引进工程第二阶段八条生产线月,丹麦公司的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来厂,会同在厂工作的专家组人员,进行了国外引进设备和技术的交工验收。
“七五”改造项目,是国营建川机器厂二次创业的起点,改变了工厂十年徘徊、生产发展缓慢的状况,使其一跃成为重点骨干大型企业。
在科研方面,国营建川机器厂作为原电子工业部专门研制、生产环境试验设备的专业厂家,在计划经济时期,尽管专业技术比较狭窄,但在广大科学技术人员和全厂职工的努力下,二十多年来,在环境试验设备的开发上,经过了从小到大(容积)、从简到多(功能)、从低到高(性能)的发展阶段。(古良驹 张莉)